
勇挑重担,厉行禁毒方针,凝聚禁毒合力;冲锋在前,强化缉毒执法,精准打击毒源;严守底线,编织禁毒之网,斩断毒害根源……启动创建全国禁毒示范城市工作以来,达州按下提升禁毒新质战斗力的“快进键”。
近年来,在国家禁毒委、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禁毒办的有力指导下,达州坚持多主体参与、多资源统筹、多环节联动、多手段结合,以最大的决心、举全市之力高质量、高水平推进创建工作,有力推动全市毒情形势持续向好,有效提升市域毒品治理水平,禁毒工作取得“五升五降四个零发生”的阶段性成效。
同时,达州连续3年荣获全省禁毒工作一等奖,专案打击、宣传教育等多项工作受到公安部、省禁毒委通报表扬,先后在全国“猎枭”工作总结会、全省禁毒工作会、全省禁毒示范创建推进会上作交流发言。
党政统领 纵横一体
联动推进示范创建
去年年底,2024年全市禁毒工作暨创建全国禁毒示范城市冲刺会召开,会议传达学习2024年全省禁毒工作会议精神,听取全市禁毒工作情况汇报,安排部署下步工作。
会议指出,2024年是全市创建全国禁毒示范城市收官之年,各地各部门要深化认识,以示范创建为抓手,全面深化“打防管控建”各项工作,进一步健全毒品治理体制机制、夯实基层基础,集中精力和资源破解禁毒战线新老问题,带动社会治安整体向好,营造更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
这是达州一以贯之高位推进全市禁毒工作和禁毒示范城市创建工作的生动缩影。
全国禁毒示范城市是城市毒品治理工作成效的最高评价和最高荣誉,是提升城市形象和平安指数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
市禁毒公益宣传代言人聘任仪式。 (市禁毒委供图)
全市禁毒部门始终以创建全国禁毒示范城市为抓手,提高政治站位,扛牢责任担当,积极构建“党政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共治”的禁毒工作新格局,加快形成和提升新质禁毒战斗力。
——党政主抓,确保全市上下认识到位、措施到位、责任到位。
坚持“四级书记”抓禁毒,将禁毒示范创建作为“党政工程、民生工程”双战略牵引,连续3年将禁毒工作纳入全市经济总体规划和政府工作报告,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先后10次听取禁毒工作汇报,研究部署重点工作和推进措施;
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对禁毒工作作出批示15次,出席禁毒活动、会议6次,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分管领导调研指导禁毒工作30余次,高规格召开示范创建部署会、推进会、冲刺会;
市、县两级成立由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创建全国禁毒示范城市领导小组,禁毒委主任均由政府主要领导担任。
——部门主推,形成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同向发力、同频共振的强大合力。
市政府将禁毒工作列入重大行政决策目录,纳入文明创建、平安创建、政府绩效考核、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范畴。
制定出台《达州市争创全国禁毒示范城市工作方案》《达州市创建全国禁毒示范城市任务清单》等机制性文件50余份。各地、各成员单位按照示范创建方案和定点包片工作要求,逐一制定方案,逐级签订责任书,明确创建责任,细化具体措施,强化重点攻坚。
——全民主导,积极营造全民动员、全民参与、全民行动的浓厚氛围。
推动市县两级禁毒办实体化运行,建立与毒情形势和工作任务相适应的禁毒社会工作者队伍2000余人,创新成立“达人禁毒·禁毒达人”公益联盟,聘请达州籍奥运冠军肖雁宁等8位不同领域具有影响力的模范代表为达州禁毒代言,发展各行业禁毒志愿者3.2万余人。
高压严打 清源断流
纵深推进综合治理
2024年,市公安局禁毒支队在线索梳理中获悉,某贩毒人员频繁向外地出售毒品,且交易数量较大。
市公安局立即成立专案组,经侦查发现,市区以及周边5个市、县已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吸贩毒网络。
专案组以合成作战为导向,科学梳理犯罪团伙网络架构图,精准研判作案规律,实施全面精准打击。
该案被公安部确立为部督目标案件,专案组锚定“精准切割、关联溯源”思路,实现“全面破网”,成功摧毁这一特大吸贩毒网络,获得公安部贺电表扬。
针对毒品犯罪,达州市公安机关始终坚持以打开路、以打促防,先后破获了一系列大要案,对毒品犯罪组织形成有效震慑,取得显著成效。
聘任仪式。
工作方式还体现在创新工作思路,统筹运用多种手段,全力防控涉毒风险隐患。
2024年11月,经两年时间筹备,达州市易制毒化学品企业管理协会正式成立。协会对全市345家易制毒化学品企事业单位实施定期评价、动态升降的等级化评定管理。
同时,协会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职能作用,指导、监督企业依法生产经营,推动全市易制毒化学品行业高质量发展。
市公安局禁毒支队相关负责人表示,协会的成立对于规范全市易制毒化学品管理、强化行业自律,建立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的市域毒品治理体系有重要意义。
一隅见全局。近年来,达州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清源断流”专项行动部署要求,坚持“补短板、堵漏洞、防风险”工作目标,全环节管控,多要素治理,全力防流失、守底线。
建强专业队伍。紧盯毒情形势变化,充分发挥公安主责主能,按照“市县主战”原则,组建专业禁毒队伍。常态砺炼队伍实战能力,全市有5人入选部、省级禁毒情报研判人才库,4人被评为全省缉毒能手。
集成专业手段。坚持创新驱动,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支撑,依托公安“情指行”一体化运行机制,建立完善“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依托国家毒品实验室四川分中心赋能实战,多层级运用达州市毒情监测系统,探索建立一体化毒情监测预警体系,对全市毒品治理效果实现可视化掌控。
强化专案攻坚。公检法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出台《达州市办理毒品犯罪案件工作联席会议纪要》,建立“涉毒大要案”攻坚制度,对集群案、重点案件,由市公安局侦查中心统筹整合多部门、多警种资源,开展专项研判、全维侦查,做到全手段破案支撑、全链条侦查打击、全环节侦查保障。
深化联合执法。依托川渝“万达开”禁毒合作共同体及“川陕渝”警务合作机制,携同重庆万州、开州等地公安机关联合签署《“万达开”禁毒合作共同体战略合作协议》,积极开展跨区域联合缉毒执法,成功破获多起公安部目标案件,侦查打击质效持续保持全省前列。
管控并举 优化服务
同心共筑禁毒防线
“强制隔离戒毒期间,我得到禁毒社工无微不至的关怀与帮助,包括心里辅导、重建家庭以及职业关怀。”谈及戒毒经历时,陈飞(化名)表示心存感激。
陈飞戒毒出所后没有复吸,工作生活步入正轨。他还成为了一名禁毒社工,实现了从受助人到助人者的蜕变。他积极践行禁毒社工的职责,参与毒品预防宣传教育,以亲身经历向群众宣传毒品的危害。
这不是个例。近年来,通过戒毒康复、关爱帮扶等工程,全市切实提升吸毒人员服务规范化、精细化水平,实现“底数清、情况明、管得住、服务好、复吸少”的目标,有效维护了社会大局稳定。
在戒毒康复方面,全市开设自愿戒毒医疗机构1家、在治97人,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4家、在治240余人,设立病残吸毒人员收戒收治专区。建成并投入使用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中心、站(点)169个,配备专兼职禁毒社工1980人,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机构建设、队伍建设、能力建设等方面显著提升,报到率连续3年保持100%,执行巩固率连续3年保持95%以上。
在关爱帮扶方面,全市多措并举强力推进吸毒人员动态管控与帮扶救助等环节有效衔接。全市依托产业园区企业打造28家吸毒人员就业技能培训、帮扶基地,累计安置就业200余人,对3类10种关爱对象开展最低生活保障、补贴、医疗等救助服务400余人次,开展就业技能培训1200余人次。
谋长久之效,行固本之举。做好预防教育工作是禁毒工作的治本之策。
全市以“一县一品牌工程”为载体,坚持预防为先,突出重点,创新形式,不断提升宣传实效。2022年以来,全市先后组织开展大型集中宣传活动100余场,直接参与人数达80余万人,全民禁毒知识知晓率、禁毒工作群众满意度连续三年超96%。
夯实宣传阵地。因地制宜建成标准化禁毒教育基地场馆7个、微基地19个、主题公园5个、禁毒图书角423个、村社禁毒长廊548个,上线主题公交专线6条37车,依托达州工人文化宫打造“巴人禁毒之家”。
培树宣传品牌。融合本地文化,发布推介达州禁毒IP形象“巴小虎”。按照“区县有品牌、乡镇有特色”要求,打造“薅草锣鼓”“净旅八台”“妈妈宣传队”“百企禁毒”等一大批极具地方特色和辨识度的达州禁毒品牌。
创新宣传形式。依托“文体+禁毒”,举办禁毒主题马拉松、主题篮球赛、禁毒书画比赛、禁毒宣传短视频比赛以及大型文艺汇演等活动100余场次。
突出宣传重点。紧扣重要时间节点,常态化开展新型毒品及涉麻精药品等成瘾性物质宣传教育,持续推进禁毒宣传“七进”活动。全市42万余名学生全覆盖参加全国青少年禁毒知识竞赛,在校学生毒品知识知晓率达100%。
“当前,全市禁毒斗争形势稳中有进、整体向好,但禁毒工作仍面临诸多新的风险挑战。禁毒工作必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下一步,达州将强化极限思维、坚持底线思维,在提升打处质效上精准发力,在提升群众满意度上精心使力,在禁毒服务管理上精细加力,在打造特色品牌上精致用力,不断深化治理机制、完善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拓展治理效能,不断巩固拓展全国禁毒示范城市创建工作成效,坚决打赢新一轮禁毒人民战争。”市禁毒委相关负责人说。